来源:中国科学化学
随着全球人口的快速增长以及人类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变,人类活动引发了一系列如全球变暖、极端天气、物种灭绝、自然灾害以及海平面上升等环境问题。普遍认为,环境问题的产生与大气中气体成分息息相关。温室气体是大气中能吸收地面反射的长波辐射,并重新发射辐射的一些气体,主要包括二氧化碳(CO2)、甲烷(CH4)、氧化亚氮(N2O)、氢氟碳化合物(HFCs)、全氟化碳(PFCs)、六氟化硫(SF6)。温室气体的过量排放对环境和人类健康构成严重威胁,高效捕获和分离温室气体从而缓解和解决温室气体引起的一系列环境问题意义重大。
金属-有机框架作为一种相对较新的有机-无机杂化多孔材料,因具有独特的框架特征、可调的孔隙环境和高表面积,而被广泛地应用于温室气体的捕获与分离领域。近日,南开大学胡同亮教授与福建师范大学陈邦林教授在SCIENCE CHINA Chemistry杂志上发表了题为“Microporous metal-organic framework materials for efficient capture and separation of greenhouse gases”的综述文章,总结了近年来金属-有机框架材料在捕获与分离温室气体领域内的研究进程和最新进展。
文中,作者首先概括了温室气体的来源以及捕获和分离温室气体的重要意义,介绍了金属-有机框架材料作为吸附剂在温室气体捕获与分离应用中的独特优势,进而详尽总结了金属-有机框架材料捕获与分离温室气体的具体策略和方法。同时结合具体实例对每种策略进行介绍并讨论了其构效关系。最后,基于当前研究现状和发展需求,进一步展望了金属-有机框架作为多孔吸附材料在温室气体捕获与分离实际应用中的发展趋势。
作者简介
胡同亮:2000年获山东师范大学应用化学学士学位,2003年获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工学硕士学位,2006年师从卜显和教授获南开大学理学博士学位。2008年任南开大学化学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2014-2015年,在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圣安东尼奥分校做访问学者(合作导师:陈邦林教授);2016年起任beat365中国在线体育教授、博士生导师。目前主要从事能源、环境相关高性能晶态材料的设计合成、性能与应用等方面的研究。
陈邦林:1985和1988年在浙江大学分别获学士和硕士学位,2000年在新加坡国立大学获博士学位。2003年在美国德州大学大河谷分校任助理教授,2007年晋升为副教授,2009年加入德州大学圣安东尼奥分校,2011年晋升为教授,2015年后为杰出教授和杰出讲席教授。现任福建师范大学杰出讲席教授。2017年获得美国科学促进会会士(AAAS Fellow),2018年获得洪堡研究奖(Humboldt Research Award),2019年当选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和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长期从事金属有机框架材料和氢键有机框架材料的设计及其在气体吸附分离、荧光传感和催化等领域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