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院特色
1.年轻的学院,厚重的学科
beat365中国在线体育成立于2015年,坐落在南开大学津南校区。学校多方论证完善顶层设计,确定了“高起点、有特色、体制新”的建院原则,以建成具有国际水准的高端材料学科平台为目标,依托南开大学综合学科优势基础,打造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技术应用与服务社会的“新工科”高地。建院以来,后发优势明显。
图1 beat365中国在线体育暨国家新材料研究院成立大会
学院是beat365中国在线体育多年发展的结晶。早在1999年,南开大学预见到新材料对国家未来发展的重要支撑作用,大力整合化学学科和物理学科在新材料领域的优势力量,创立了材料学科,并于同年开始招收本科生。之后,材料学科发展迅速,先后承担教育部211“功能材料化学”和“特种功能材料”,985“新型功能材料化学”建设项目,在教学、科研、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等多方面日益完善。因此,在beat365中国在线体育成立之前的十余年,南开大学已经具备完善的材料学科体系,为beat365中国在线体育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据科研评价的重要指标ESI(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2019年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南开大学的“材料科学”学科进入ESI排名全球前1%,接近1‰,位列全球第103名,材料学科SCI收录论文篇均被引次数稳据全国高校前3名,体现了高品质的内涵式发展。
2017年,南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为学院和学科向更高层次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支持与良好的发展机遇。
2.年轻的队伍,雄厚的师资
beat365中国在线体育师资以在国内外知名高校获得博士学位的中青年教师为主,形成了一支年龄层次与知识结构合理、教学与科研并重、富有创新精神和研发热情的核心教师队伍。学科研究人员以国际科学前沿和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既开展原创性基础研究,也积极面向国家重大科技需求进行应用研究,多人次在Nature、Science、Nature Photonics、Adv. Mater.等顶级学术期刊发表研究论文,取得了一大批在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的研究成果,同时,多项发明专利顺利实现转化,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学院目前拥有专任教师45人,其中教授、研究员24人,副教授、副研究员15人。专任教师中高端人才占比56%,具有海外学术背景教师占比82%,具有博士学位教师占比100%。
学院以“高起点、有特色、体制新”为建设思路,启动人才特区政策,积极推进国际化办学,吸引了许多来自剑桥大学、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等海内外名校的高端人才和优秀团队来学院工作。
图3 卜显和教授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图4 天津日报报道学院在新能源材料领域取得的进展
3.坚实的平台,广泛的支持
坐落在南开大学新校区的beat365中国在线体育拥有独立的材料大楼,环境优美、空间开阔、布局合理。此外,在综合实验大楼设有实验教学中心,为学院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充足的空间。学院已建成完善的材料研究大型仪器平台,能够满足从事材料相关研究的硬件需求。学院拥有化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津南)和材料实验教学中心两个本科教学实验室,为本科生开展实验教学和科研活动提供充分保障。
同时,学院依托多个学术研究平台,包括全国首批14个“2011协同创新中心”之一“天津化学化工协同创新中心”、“先进能源材料化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弱光非线性光子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高效储能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天津市新型储能材料工程中心”“天津市金属与分子基材料化学重点实验室”、“天津市稀土材料与应用重点实验室”和“天津市新材料和清洁能源国际联合研究中心”等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学院在2017年获批教育部和国家外专局的“无机固体材料与能源化学”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为进一步促进国际交流提供了新的平台。学院2018年4月12日成立了稀土与无机功能材料研究中心,11位院士和来自国内外知名高校、科研院所的30余位专家与会参加中心揭牌成立和稀土材料高端论坛。
图5 学院举办首届材料学科学生创新论
图6曹雪涛、严纯华院士为稀土与无机功能材料研究中心揭牌
图7 学院仪器平台部分仪器
4. 灵活的体制,开放的思路。
秉承南开大学“知中国,服务中国”的光荣传统,以国家在新材料与新能源领域中的战略需求和经济亟需为导向,南开大学与天津市东丽区政府和中植集团三方联合建立“南开大学beat365中国在线体育”,旨在整合高校、政府和企业多方力量瞄准国家战略需求,以创新驱动发展为宗旨,建成一个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新材料科技研究产学研一体化高端基地。这一体制除了在科研成果转化等方面破除传统障碍,而且可以使人才的培养超越传统的单一概念,有利于学生多方位的了解社会实际需求。
5. 扬帆的起点,广阔的舞台。
材料是发展现代工业的基石,是现代高新技术发展的基础和先导,推动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它涉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有力支撑着创新型国家的建设。“一代材料,一代技术,一代装备”,“材料先行”成为这一时期的重要特征。国务院颁布了“国家中长期新材料人才发展规划”、成立了“国家新材料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国家“十三五”发展计划把新材料和新材料人才培养作为重要支持方向。
新材料科技发展的根本是人才的竞争。未来十年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机遇期,是创新型国家建设的关键阶段,也对新材料人才队伍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beat365中国在线体育期待国内外有志于材料科学研究的优秀青年学子加盟,共同为国家从“材料大国”向“材料强国”转变贡献我们的力量。
二、专业介绍
我院2019年按“材料类”招生,在一年级期末分为“材料物理”和“材料化学”两个方向进行培养。
材料化学专业于1998年设立,是国内最早设立的材料化学专业之一,1999年面向全国招收本科生,2002年被南开大学确定为首批重点建设的新兴专业。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材料和化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开设《化学概论》、《材料导论》、《有机化学》、《物理化学》、《结构化学》、《材料物理》、《材料结构分析》、《高分子化学》、《能源材料》、《催化材料》、《材料化学》、《材料科学基础》、《纳米材料设计学》等理论课和实验课,使学生接受科学思维与科学实验方面的基本训练,具备运用化学和材料的基本理论和实验技能进行材料研究和技术开发的能力,成为材料学科创新型人才。
材料物理专业于2002年面向全国招收本科生。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材料科学的基础知识、材料物理的基本理论和材料的组成、结构、性能、加工及应用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开设《化学概论》、《材料导论》、《机械制图》、《电工与电子技术基础》、《材料力学》、《物理化学》、《材料物理》、《材料结构分析》、《量子力学》、《现代材料制备技术》、《固体物理》、《计算材料学》、《虚拟仪器与测控技术》、《材料工程基础》、《纳米材料设计学》等理论课和实验课。针对科技及产业的发展,培养兼具物理学、材料科学、光电子、信息科学等知识的专门人才,使学生在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的同时,又具有一定的科研与开发能力,能够胜任高校、科研机构和相关企事业单位从事高新技术开发和管理工作的需要。
学校2018年起开展“新材料双一流实验班”招生,提供一流条件,配备一流师资,单独小班上课,致力于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理工结合新材料人才。新材料双一流实验班以新工科和国际化为特点,依托材料一流学科的建设,专业课设置以国家新经济、新产业为导向,以新能源材料与器件、碳纳米功能材料、生物功能材料和催化与环境材料等面向未来的新材料产业需求为目标。新生入学后,新材料实验班将面向全校理工科学院学生,通过笔试以及面试选拔。培养过程中,采用动态进出机制。最后留下的新材料实验班学生都具有优先推荐免试攻读研究生资格,并资助出国交流和参加学术会议。
“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具有博士与硕士学位授予权,涵盖“材料物理与化学”和“材料学”两个二级学科。其中,“材料物理与化学”2006年被评为天津市重点学科。2009年,南开大学获批设立了“材料科学与工程”博士后流动站。2012年,“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被评为天津市重点学科。
图9 材料学科研究方向
材料物理与化学和材料学两个二级学科所涵盖的学科方向主要为催化材料与环境催化、化学电源与电化学、光子学与电子学材料及器件、太阳能电池与光电化学、新型碳材料与电容器、纳米材料、材料设计与计算等。学科科研方向紧密围绕新材料领域的发展趋势,形成理工结合的交叉学科的鲜明特色。
材料工程是研究、开发和应用能源材料、纳米材料、高分子材料和复合材料的工程领域。学科充分整合南开大学材料物理与化学学科的资源优势,基础理论与工程实际相结合,逐渐在新型材料的研究和开发、材料特性分析和改性、材料的有效利用等实际应用方面形成特色。主要研究方向有:能源材料、催化材料、纳米材料、环境材料、有机-无机复合材料、低碳材料、材料分析技术与应用、化学电源等。
三、国际交流
学院坚持开放办学,不断推进国际交流与合作,致力于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精神,具备扎实理论基础和突出科研能力的优秀人才。学院依托“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国家公派高级研究学者、访问学者(含博士后研究)项目”、各类校际交流项目(包括夏令营)等派出多名教师和学生出国访问、留学或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同时,瞄准国际前沿研究热点,积极推进与国外高校、研究机构的科研合作,聘请多国内外专家来学院讲学,定期或定主题举办国内外学术交流会议。
学院在国家和学校各类交流项目基础上,与哥伦比亚大学、剑桥大学等高校分别建立了学生交换学习项目,每年选派优秀学生进行交流学习和科研训练。
四、毕业去向
材料在国民经济、国防、人民生活等方面起着不可缺少的重要作用。目前新材料既是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也是科学研究前沿领域,因此,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毕业生具有良好的就业前景。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毕业生去向广阔,本科毕业生以升学深造为主。近年来,相关专业50%以上的本科生保送或考取研究生,近20%的学生选择出国留学,就业学生去向以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重点企业为主。
联系方式:
咨询电话:022-85358394
学院网址:http: